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2/3)页
答中,“公子”问:“武帝克平江表,混一宇内,可谓晋之明主乎?”虞世南答道:“晋武帝平一天下,谁曰不然,至于创业垂统,其道则阙矣。夫帝王者,必立德立功,可大可久,经之以仁义,纬之以文武,深根固蒂,贻厥子孙,一言一行,以为轨范,垂之万代,为不可易。武帝平吴之後,怠于政事,蔽惑邪佞,留心内宠,用冯紞之谗言,拒和峤之正谏,智士永叹,有识寒心。以此国风,传之庸子,遂使坟土未乾,四海鼎沸,衣冠殄灭,县宇星分,何曾之言,于是信矣。其去明主,不亦远乎?”80
徐惠:“昔秦皇并吞六国,反速危亡之基;晋武奄有三方,翻成覆败之业。岂非矜功恃大,弃德而轻邦;图利忘害,肆情而纵欲?遂使悠悠六合,虽广不救其亡;嗷嗷黎庶,因弊以成其祸。”78
刘仁轨:“晋代平吴,史籍具载。内有武帝、张华,外有羊祜、杜预,筹谋策画,经纬谘询。王濬之徒,折冲万里,楼船战舰,已到石头。贾充、王浑之辈,犹欲斩张华以谢天下。武帝报云:‘平吴之计,出自朕意,张华同朕见耳,非其本心。’是非不同,乖乱如此。平吴之后,犹欲苦绳王濬,赖武帝拥护,始得保全。不逢武帝圣明,王濬不存首领。”44
沈佺期:“汉文宜惜露台费,晋武须焚前殿裘。”
高适:“晋武轻后事,惠皇终已昏。”164
周昙:“汉贪金帛鬻公卿,财赡羸军冀国宁。 晋武鬻官私室富,是知犹不及桓灵。”51
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:
①至于晋武独以天性矫而行之,可谓不世之贤君。45
②帝宇量弘厚,明达好谋,容纳直言,未尝失色于人。79
苏辙:“武帝之为人,好善而不择人,苟安而无远虑,虽贤人满朝,而贾充、荀勖之流以为腹心,使吴尚在,相持而不敢肆,虽为贤君可也。吴亡之后,荒于女色,蔽于庸子,疏贤臣,近小人,去武备,崇藩国,所以兆亡国之祸者,不可胜数,此则灭吴之所从致也。”77
邓林:“秋风铜爵曲池平,吴主宫娃满掖庭。凭仗皇孙聪慧早,不知祸在夕阳亭。”50
陈普:“宫中掷戟又飞刀,谢玖兢兢命若毛。 岂是君王轻社稷,天教炽业谢芳髦。”49
胡三省:“(就司马炎优容王濬一事评论道)晋武之量,弘于隋文(杨坚)。”120
明清
孙承恩:“帝资弘裕,明达好谋。纂述先志,混一九州。礼优三恪,忠厚之道。贻谋弗臧,识者所少。”72
张居正:“(就‘焚裘示俭’之事评论)盖人主之好尚,乃天下观法所系,不可不慎也。晋武禅位之初,承魏氏奢侈之后,欲矫以节俭,故不焚于他所,而焚于殿前,要令众庶共见之耳。然其意不出于至诚,故未久即变,孽后乱政,五王僭侈,而晋室南迁矣。”86
王夫之《读通鉴论》:
①魏削宗室而权臣篡,晋封同姓而骨肉残,故法者非所以守天下也;而怀、愍陷没,琅邪复立国于江东者几百年,则晋为愈矣。……晋武之不终也,惠帝之不慧也,怀、愍之不足以图存,元帝之不可大有为也;然其后王敦、苏峻、桓温相踵以谋逆,桓玄且移天步以自踞,然而迟之又久,非安帝之不知饥饱,而刘裕功勋赫奕,莫能夺也。
②晋武之初立,正郊庙,行通丧,封宗室,罢禁锢,立谏官,征废逸,禁谶纬,增吏俸,崇宽弘雅正之治术,故民藉以安;内乱外逼,国已糜烂,而人心犹系之。然其所用者,贾充、任恺、冯勗、荀紞、何曾、石苞、王恺、石崇、潘岳之流,皆寡廉鲜耻贪冒骄奢之鄙夫;即以张华、陆机铮铮自见,而与邪波流,陷于乱贼而愍不畏死;虽有二傅、和峤之亢直,而不敌群小之翕訿;是以彊宗妒后互乱,而氏、羯乘之以猖狂。小人浊乱,国无与立,非但王衍辈清谈误之也。73
③晋诏诸王大国置三军,次国二军,小国一军,……惩魏之亏替宗室,而使权臣乘之耳。乃魏之削诸侯者,疑同姓也;晋之授兵宗室以制天下者,疑天下也。疑同姓而天下乘之,疑天下而同姓乘之,力防其所疑,而祸发于所不疑,其得祸也异,而受祸于疑则同也。73
李慈铭:“晋武帝纯孝性成,三代以下不多得。”76
近现代
蔡东藩:
①彼如马隆之得平树机能,未始非晋初名将,观晋武之倚重两人,乃知开国之主,必有所长,不得以外此瑕疵,遽掩其知人之明也。74
②武帝既知太子不聪,复恨贾妃之奇悍,废之锢之,何必多疑,乃被欺于狡吏而不之知,牵情于皇孙而不之断,受朦于宫帟而不之觉,卒至一误再误,身死而天下乱,名为开国,实是覆宗,王之不明,宁足福哉?75
郭沫若:“以司马氏为首的西晋士族门阀集团,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贪婪、荒淫、奢侈和残暴的腐朽性。晋武帝本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。他卖官鬻爵,贪得无厌,……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。”162
张傧生:“武帝以平通之才,当开国之运,优柔寡断,贻误实多。然平心论之,固不失为守成令主。”161
王仲荦:“从皇帝司马炎起,就卖官鬻爵,……所以西晋初期的繁荣,正如县花一现,瞬息即行萎谢。”162
韩国磐:“而他本人(司马炎)却贪财好利,追求逸豫和荒淫的生活。……晋武帝君臣都是优游逸乐,豪华相尚,互相倾轧,争权夺利。”162
朱绍侯:“西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炎就是一个荒淫君主。”162
朱子彦:
①晋武帝奋三世之余烈,扫平六合,统一天下后,“曾未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